西体教发[2020]49号
关于开展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学校现决定开展2020年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范围
2020年太阳成计划认定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即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0门,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5门。
各学院按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线下、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分别申报,结合实际自主选择申报的课程类型。
(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即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认定课程包括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含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程。
鼓励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课程;鼓励有利于对外传播的双语课程申报。
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SPOC)和应用于非全日制学生的网络教育课程不在认定范围。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均可申报。
二、课程要求
(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即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1、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除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保障线上线下教学正常有序运行。
2、课程教学设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与学新型关系,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方式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
3、课程内容。坚持立德树人,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内容规范完整,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4、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通过课程平台,教师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在线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按时评定成绩。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5、应用效果与影响。申报课程在本校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在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共享范围广,应用模式多样,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示范引领性强。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鼓励基于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
(三)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四)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1、项目认定坚持“能实不虚”,支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列入本专业教学计划,至少满足2个课时的实验教学需求,学生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凡涉及国家保密要求的项目均不能申报。
2、申报项目应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项目仿真度应着力于还原真实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原理、操作环境及互动感受。
3、申报项目的实验教学设计须具有原创性,应确保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可以完全对外公开服务。
4、申报项目应提供有效链接网址并保持链接畅通。计划参加国家认定的项目还须按照《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技术接口规范(2018版)》要求,在国家级项目申报期间与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验空间(www.ilab-x.com)完成相关数据接口联通。
5、优先支持依托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三、申报要求
(一)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
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教师,同一课程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门课程;申报线上、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的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须与课程平台显示人员一致。太阳成教师获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其负责或参与建设课程可优先推荐。
(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即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1、申报校级项目,截止申报前累计完成一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
计划申报省级及以上级别项目,截止2020年7月31日前,需累计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第一期上线开课时间不得晚于2019年12月31日。
2、在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作网”认定资格的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或陕西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认证上线。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社会实践本科课程
申报校级项目,要求截止申报前,至少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计划申报省级及以上级别项目,要求截止2020年12月31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项目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师德好,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项目团队组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须保障线上向线下教学应用正常有序运行。
四、申报程序
(一)各学院组织院内申报和遴选,无异议后提交教务处。
(二)学校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学院申报材料进行评议,公示无异议后发文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项目,由教务处根据省教育厅正式文件规定限额,择优推荐。
(四)各学院作为一流课程建设的主体,要严格把关,对申报课程线上、线下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核查,择优申报,确保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五、申报方式
(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即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附件1),第八项附件材料清单中涉及内容可暂不提供;
2.《课程数据信息表》(附件2)。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社会实践本科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3),申报书第七项附件材料清单中涉及内容可暂不提供。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2019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书》(附件4),申报书第九项附件材料清单中涉及内容可暂不提供。
以学院为单位申报。申报书按每门课程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附件5,各学院汇总填写)一式一份。
六、申报时间和地点
请于2020年7月24日(星期五)中午11:00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行政楼327室)。
七、认定后管理
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项目,均需继续建设与完善,学校依据年度项目建设任务,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对未完成建设任务或未达到验收要求的项目,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取消其“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格。
八、其他事项
(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提升课程高阶性、突出课程创新性、增加课程挑战度为着力点,积极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培育工作。
(二)学校将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所有申报项目的相关材料经专家评审后,视课程实际建设情况调整认定数量,达标一个认定一个,最终确定各类校级一流课程认定名单。
(三)对认定的一流本科课程项目,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课程的建设与完善(视频拍摄、调研等)。认定为校级一流课程项目,每门课程计划投入5万元/年建设经费;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项目,每门课程计划投入15万元/年建设经费;经省教育厅推荐并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项目的,每门课程计划投入20万元/年建设经费。经费支持靠档最高级别,不叠加累计。具体经费使用细则及管理办法另行通知。
(四)各学院要鼓励高层次人才建设名课、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立院内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要率先建设一流本科课程。
联系人:许朝阳 电 话:88409394
邮 箱:jxk9452@163.com
附件:
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信息表
3、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书
5、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教务处
2020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