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部门概况  学工动态  通知公告  思想教育中心  就业指导中心  党建工作  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  心理健康中心  下载专区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学工部
思想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思想教育中心>>正文
 

第二专题 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2014-10-08 16: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世界经济突出的变化是发达国家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了结构性转变。 2013年世界经济出现诸多变化,其中突出的变化是发达国家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了结构性转变。新兴市场在全球增长中的引擎作用相对下降,美、日和西方发达国家重新成为主导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国际经济新变化使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美欧日发达经济体经济缓慢回升,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各大经济板块呈多速复苏、缓慢增长态势。美欧日强力推进贸易自由化构想,亚太地区多种合作框架竞相发展,区域合作进入蓬勃发展的加速期。国际经济新变化使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

教学内容:

一、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不确定因素尚存

(二)日本:经济平稳恢复,前景难能乐观

(三)欧元区:现止跌迹象,难言结束衰退

(四)新兴经济体:困难增加,难现昨日辉煌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

(一)货币宽松潮易导致通货膨胀。

(二)西方大国自贸区战略可能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份额。

(三)保护主义加剧可能导致中国对外经贸摩擦增加。

一、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世界经济突出的变化是发达国家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了结构性转变。 2013年世界经济出现诸多变化,其中突出的变化是发达国家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了结构性转变。新兴市场在全球增长中的引擎作用相对下降,美、日和西方发达国家重新成为主导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 不确定因素尚存

2013年起,美国财政自动减支开始生效,政府支出呈负增长态势,同时个人税率上升,预期对个人消费可能会有负面影响。尽管如此,2013年以来美国多项经济数据向好,总体形势明显回暖。

美国商务部2013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美国GDP增速终值达到4.1%,增幅不仅高于首季的1.1%和二季的2.5%,也创下近两年来美国经济的最高水平。其中商业投资增速超过4%,消费增速为2%,高于此前1.4%的修正值。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上半年由非政府部门支出形成的GDP增长分别为1.92%和2.68%,高于整体GDP水平,说明美正在克服政府支出支撑经济增长的常态。截至2013年9月,美国失业率已降至7.2%。经过6年的调整,美国房地产市场触底并呈持续回暖、量价齐升势头,旧房销售量连续第22个月同比上升,显示楼市的持续复苏势头。

在经济环境不利的条件下美GDP能获得如此佳绩实属不易,其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私人库存、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尤其是设备和软件投资支出明显上升,预示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趋势明朗。

当然,从发展趋势看,美经济的确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这将给美国经济未来蒙上阴影。首先是失业问题。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失业率持续下降,但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13年9月美国失业率降至7.2%,创2008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但劳动参与率依然维持在63.2%的35年来最低水平,而非农就业人数和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仍然不够稳定,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的复苏动力仍然不足。

其次是房地产市场面临金融环境趋紧问题。由于30年期按揭利率有所上升,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大幅提升对购房需求形成一定打压,新房销售有滞涨势头。2013年7、8两月个人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3%和1.2%,但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未出现明显增长,而储蓄率进入三季度以来却又拾升势,说明美国家庭对未来的信心仍然不足。

另外,美国主权债务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在上升。据《华盛顿时报》援引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字,截至2013年10月,美国债已经高达17.075万亿美元,超过政府规定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要求。

(二)日本:经济平稳恢复,前景难能乐观

由于“安倍经济学”对日本景气回复产生效果,日元兑美元贬值20%左右,日经指数最高上涨70%。日出口能力增强,个人消费显著上升。2013年一、二两季日本GDP增速分别为4.3%和3.8%的高水平。三季度增长因日元贬值势头终止、股市大幅波动影响,GDP环比年率增长1.9%,虽然高于市场预估值1.7%,但相对于前两个季度增速明显放缓。四季度仅增长1个百分点。

经济快速复苏带动就业增加,2013年6月份失业率降至3.9%,这是四年来失业率首次降至4%以下。7月份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大获全胜,提振了私人部门对政策刺激的信心。8月初发布的调查显示,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涨了5个点,达到78,为2006年以来最高水平。

安倍“无限度”量化宽松和逼迫央行搞“人造通胀”的货币政策对日本的景气恢复确有成效,但目前市场出现巨大波动并有些令人担忧。摆在安倍政府面前的有急需解决的两个难题:一方面,一旦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外国热钱流出日本的步伐将加快,依靠宽松货币政策支撑起来的日本经济、日本股市等能否承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相当于GDP的2.4倍以上,日本政府这种“金融增长式”的经济刺激政策能否持续也将是安倍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2013年5月中旬之后,日本股市出现连续暴跌,日本的企业投资依旧低迷,这些都反映了市场对安倍货币政策的担忧。此外,安倍政府预计将在今年4月将消费税从目前的5%上调至8%的预期,这也给日本经济未来走势带来不确定性。

无论是拉高通胀还是压低日元,都只可能在短期内刺激内需和带动出口,而日本老龄化社会使得内需长期不振,日本企业创新乏力,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根治“日本病”需进行彻底的结构改革,但这一改革是艰难的。

(三)欧元区:现止跌迹象,难言结束衰退

2013年欧元区总体经济形势好于上年,出现止跌迹象,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13年是欧洲经济结束衰退之年。2013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下滑0.2%,但二季度在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经济复苏的带动下,私人消费和固定投资逆转了连续6个季度持续下滑的趋势,净出口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主力,经济环比增长0.3%,为2011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同期欧盟经济也环比增长0.3%。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季率增长0.1%,合年率下降0.4%。

有预计认为,如果全球需求改善,欧洲出口形势可能出现好转,欧元区的微弱复苏可能会得以持续,2014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达到1.1%--1.3%。

尽管如此,很难可言欧洲经济从此进入复苏阶段。首先,欧元区的失业率仍在高位徘徊。2013年10月份,尽管欧元区失业率环比有所下降,但仍停留在12.1%高位,其中失业状况最严重的是希腊和西班牙,其失业率分别高达27.3%和26.7%;青年失业状况尤其严重,去年10月,欧元区25岁以下的青年失业率高达24.4%,仍呈上行趋势,西班牙青年失业率持续创下新高,达到57.4%,仅略低于希腊的58%。

第二是欧元区内外需求显然不足。内需方面看,2011年四季度以来,欧元区家庭消费已连续7个季度呈同比下滑趋势,直接对内需拉动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外部看,尽管近期欧元区货物贸易实现盈余,但因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疲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欧元区未来一个时期外贸形势并不容乐观。

第三,欧元区经济还存在一些拖累经济复苏的不利因素: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外围经济大国尚处于衰退之中。经过两次大幅度、长周期衰退,欧洲各国产出能力受到极大冲击,要想恢复“元气”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至关重要的是需要结构性改革有所进展,但并未见到突破性转变。

(四)新兴经济体:困难增加,难现昨日辉煌

2013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与美日发达国家的复苏形成较大反差的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已呈疲软状态,除中国经济保持在7%以上增长外,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自2009年以来首次同时下跌。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13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高于首季度的7.7%和二季度的7.5%。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俄罗斯2013年1--9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了1.5%,尤其是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能接近零,大大低于一季度的1.6%和二季度的1.2%。至此俄罗斯经济增速已经是连续7个季度下滑,俄罗斯政府已经将全年经济增长大幅下调至1.8%,仅仅是年初预期的一半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认为,受投资疲弱和出口产品需求低迷拖累,俄罗斯经济2013年和2014年将分别增长1.5%和3%。这是IMF2013年第三次下调对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期。

印度在过去几个季度,经济增速明显放缓,GDP增速从2010年9%以上,下滑到2013年二季度的4.4%,为近3年来最慢增速,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三季度有所上升,但也仅仅增长了4.8%。巴西经济“滞胀”特征明显。因中国经济放缓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拉美和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困难之二是通胀压力增大。美国、欧盟通胀率控制在2%左右,而俄罗斯的通胀率达到了7%,巴西达到6.5%,印度连续8个月在两位数以上,印度尼西亚通货膨胀率攀升到8.79%。

第三是国际资本流出。由于发达国家景气复苏,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开始从新兴经济体撤出,转向发达国家流入状况明显,新兴国家出现了资本市场“失血”现象。

四是股市持续暴跌。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跌幅最深,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股市跌幅均创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长连续下跌纪录。

五是本币相继贬值。2013年5月至8月,亚洲最主要的12种货币除日元、人民币和港元外全线贬值,其中印度卢比下跌11%、马来西亚林吉特下跌8.8%、菲律宾比索下跌6.5%、泰铢下跌6%、印尼盾下跌5.7%。

由于新兴市场面临不同程度的短期、中长期课题,因而,从未来走势看,近期,新兴市场首先要解决资金短缺,经济“缺血”和货币贬值等问题;中长期新兴市场要解决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和不同国家内部经济存在的转型问题。同时,新兴经济体均面临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出口形势难能好转等问题,短期内恢复高增长,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可能性不大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

国际经济新变化使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美欧日发达经济体经济缓慢回升,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各大经济板块呈多速复苏、缓慢增长态势。美欧日强力推进贸易自由化构想,亚太地区多种合作框架竞相发展,区域合作进入蓬勃发展的加速期。国际经济新变化使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

一、货币宽松潮易导致通货膨胀。从2008年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先后多次启动量化宽松政策(QE),目前虽已开始缩减QE,但这一政策仍有争议,不能完全排除改变当前缩减进程的可能。欧债危机爆发以后,欧央行下调利率至0.75%历史低点,随后出台“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宣布无限量购买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券。2013年上半年日本安倍内阁推出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可见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成为解决西方发达国家高额债务的路径。

此轮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短期内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缓解欧债危机、促使部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但并不能解决影响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和结构性问题。一般认为,一旦债务国把货币控制作为拯救债务的手段,债权国就可能受到债权权益缩水与货币紊乱的双重打击。目前,量化宽松的真正效果直接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和汇率“竞争性贬值”,导致的绝大部分汇率调整成本要由一些发展中国家来承受。另从长期看,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增大全球通胀压力。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世界货币体系面前,中国作为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发展中新兴大国更是无法独善其身,如何对未来完全可能发生的货币战风险做出充分评估,并理清应对之策真是十分关键。对中国来说,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迫使人民币仍处于小幅升值的态势。未来在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需要保持对货币汇率、资本流出入的掌控力,严密防止国际游资快进快出对金融体系稳定带来的冲击。

二、西方大国自贸区战略可能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份额。继2009年美国高调介入TPP谈判之后,目前TPP成员国已经从4个扩大到12个,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启动标志着奥巴马连任后的美国全球经贸战略正驶入快车道。其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以TPP和TTIP两大谈判为其左右驱动轮,以贸易翻番为近中期目标,以自贸机制的高标准、全方位为旗帜,以区域贸易自由化为主导,达到实现构造全球自贸新格局的目标。就近中期政策目标而言,该战略聚焦于服务美国内经济发展,尤其是近中期要以扩大美国出口为杠杆,2014年实现出口翻番,加大美国内创造就业的力度,改变美经济恢复速度低迷的困境。可见美国的全球再平衡战略,不仅仅是安全和政治的内容,也包含未来全球经济格局演变方向的内容。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美国加速推进TPP和TTIP谈判,阻挠东亚经济一体化等一系列动作,是通过正常的经济竞争难以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之后,凭借机制化霸权而对中国采取的战略围堵。在如此背景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前景注定会极为艰难曲折。为此,中国在制定和考虑地区经济战略中应该有更加客观、全面和长远的考量。

三、保护主义加剧可能导致中国对外经贸摩擦增加。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疲弱、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出口环境仍较严峻,突出表现是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增多。对此中国一方面需要按照世贸原则有理有力地与对手周旋、斗争和实行必要的反制裁措施。但更重要的是继续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自有销售渠道,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着力稳定和拓展新兴市场。完善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位一体应对贸易摩擦机制,维护海外企业正当权益。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学工动态
访企拓岗促就业----学工部赴...
学工部召开2024-2025学年第一...
“筑梦新征程,一起向未来”...
校庆70周年系列活动之 “一站...
学习交流互促进----学工部赴...
学工部举办“铸魂育人担使命...
“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专家...
“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专家...
学工部召开“一站式”学生社...
太阳成辅导员课题申报喜获佳绩...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学生工作部(处) 中国-西安含光路65号 邮政编码:710068     备案号:陕ICP备05001582号